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卖地”透支非一劳永逸 城市发展旧心态该转转了

新华房产  2015-12-30 10:10

[摘要] 城市如何发展?地方经济如何带动?对于当地政府而言,在一定时期内,“卖地”或许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式,但它也透支了城市发展的未来,如今早已行不通。

城市如何发展?地方经济如何带动?对于当地政府而言,在一定时期内,“卖地”或许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式,但它也透支了城市发展的未来,如今早已行不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市场前端的四个典型指标——房屋新开工面积、房屋竣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土地成交价款——同时出现负增长。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而出现此现状的主因便是楼市高企的库存。

一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二三线城市楼市持续低迷。据报道,楼市低迷给我国中西部多个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的地方财政带来沉重打击。受房地产税收显著下降拖累,多地税收出现负增长态势,不少地方的土地出让收入甚至不足往年一成,严重影响地方财力。

监测300个城市土地交易活动的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也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土地成交面积同比下滑30%,土地出让金减少23%。

所谓土地出让,是指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收取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卖地”,指的是出让使用权。众所周知,土地出让金是我国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楼市不景气,对地方财政直接的影响就是地方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的急剧减少。数据某种程度上直观地说明了问题。

长久以来,“卖地”已成为不少地方官员抬政绩的主要方式。为什么呢?因为“卖地”简单直接,收效快。在有的三线城市,“卖地”收入高时占到总财政收入的60%以上。部分官员只考虑自己在当地的当下政绩,一旦升迁或调整岗位走人,后面的摊子自有他人接手。“土地依赖症”在一定时期内成制度性体制性障碍。

现在常见的土地财政模式形成了政府、银行、地产之间的的一个循环:银行借债——政府征地——“卖地”给地产商——房地产税收——银行还债……一旦楼市出现变化,这个循环的资金链出现断裂,地方财政可能不得不面对危机,为自己所走的“捷径”承担后果。政绩导向的思维,促进了这种模式的恶性循环。

地方财政与楼市如此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楼市低迷,地卖不出去,光靠“卖地”提升财政的路也就行不通了。而在任何时候,一股脑儿寄托于土地财政模式,都是一种坏的选择。

毕竟,靠“卖地”提升的政绩只是一时的。过分依赖于“卖地”,实为一种机会主义行为,虽短期内能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却有损于地方经济中长期的健康发展,本质上是一种透支。就像双十一,数字喜人,但某种程度上也透支了之后的消费。

何况,如今“卖地”已难撑政绩,“便宜”办法用尽,城市发展的旧心态也该转转了。

要知道,真正能够对地方财政进行持续补充的,真正能够给城市发展注入活力的,是产业特别是新型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地方上若要重振财政收入,必须要进行产业升级,招商引资,实现经济造血。

随着近两年楼市的下挫,一些地方也在积极转型,但新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要过几年,有较为稳定的税收来源了,财政才能好转。这是一个考验智慧和耐心的过程。

 推荐阅读:

房地产去库存事关经济“一盘棋”让农民工市民化

等降价?开发商降价去库存等于自杀

2015中国房地产大事记:中央喊话降房价

解读“包茂”美景 细数“高速”便利

今日报价 茂名茂南区热销楼盘报价(12.30)

经济观察:中国房地产行业“动荡”开始?

大佬看好明年楼市 一线城市不涨价开发商就死定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